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云南剑川:推进移风易俗 培树文明新风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23-03-08 20:03:50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不断强化组织引领,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与时俱进、崇德向善、安居乐业成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新风尚,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朝气和活力。


【资料图】

“我建议以后村里客事办理每桌菜品不超过10个,香烟价格不要超过200元一条……”近日,羊岑乡新松村组织村两委、老干和老协代表召开协商会议,对村民客事办理铺张浪费现象的整治措施进行讨论研究、提议补充。经过协商会成员的提议,最终共采纳了八条“红白客事简办”增补措施,并将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待公示结束,村民无异议,将会把新增的措施添加到现行的村规民约中,由村里党员同志和村干部带头执行。同时,还将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监管作用,实施“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公开”流程管理,保障红白事务有序推进。

移风易俗文艺演出活动现场

“前些年,村里人办红白二事都想着要办得体面热闹,讲排场、比阔气,即便心里不情愿也还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心里真不是滋味。新的《村规民约》实行以来,大家都感觉村里风气越来越好了,经济负担也减轻了不少。”剑川县象图乡丰登村村民李寿宝深有感触地说。在象图乡,各村委会以成立红白理事会为契机,通过上门宣传引导、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等形式,引导村民“除陋习、树新风”,让移风易俗成为村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老君山镇官宅村,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和村民墙上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经村民代表大会最终讨论议定形成的《官宅村村规民约(村十条)》上墙,白底黑字,成为全体村民做人行事的准则和‘标尺’。”据官宅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茶俊伟介绍,按照“村十条”规定,村里办客只保留红白二事,取消原来盛行的子女升学、乔迁等酒席。同时,把推行殡葬改革、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等规定纳入村十条,号召村里党员带头示范,争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并将党员“是否履行、做得好不好、是否起带头作用”纳入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见行见效。在村规民约约束、党员带头示范、清廉村居助推督促、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等系列实打实的举措推动下,官宅村成了镇里推动移风易俗的“明星村”。

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讲活动现场

甸南镇龙门村组织召开道德评议会,对村里的孝亲敬老、热心公益、好人代表和最美少年进行评议,为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助力加油”。马登镇设置“积分兑换爱心超市”,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不文明行为劝导、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积分奖励可兑换各类小奖品。各村通过不断深化“积分制”管理,让志愿服务成为新常态,村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得到提升,营造出“人人争做好事、个个争当优秀”的良好氛围。沙溪镇、弥沙乡充分利用赶集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白语宣讲,吸引了诸多群众驻足观看。

聚焦红白客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剑川县还把执纪监督关口前移。通过明确可以办客或不可以办客的情况,实行“两报告、一承诺”机制,要求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操办宴席必须向县纪委监委报备宴席桌数、烟酒使用等情况,县级部门党员干部向县纪委监委申请报备,乡镇干部向乡镇纪委申请报备,对违规办理客事的公职人员依纪依规处理,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

因地制宜、宣传引导、积极践行,通过干群齐心、团结一致、层层发力,文明新风在白乡大地蔚然成风。剑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赵云灿表示:“剑川县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在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云南网通讯员 剑组轩

上一篇:有情人终成眷属歌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