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当前观察:“归来依旧少年”,南昌路的城市艺术微空间联结起了东方和西方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3-04-21 11:33:37


(资料图)

“归来依旧少年”!一批从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回来的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展,从上海市留学生之家移师南昌路296号和312号城市艺术微空间继续。在这条梧桐遍布的永不拓宽的街道上,吸引了许多路人和邻里的注意。人们透过玻璃窗朝里张望,不由自主地推开门进入其中,与策展人、艺术家交流。

城市艺术微空间由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和人文环境研究工作室联合打造,将散落在城市街头、角落的微空间利用起来,变为艺术家、设计师展示作品的平台、表达自我的舞台,也成为艺术和设计融入街区、社区,与市民近距离接触与互动的“站台”。

艺术家李磊说:“这个展览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个时代。今天参展的艺术家中,有很多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也是独领风骚的。今天,以‘列宾系’这样一个关键词把大家聚集起来,让我们进一步通过这些作品,来折射、观察艺术的伟大和多样性。同时,我们的社区里有这样的空间,空间里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居民会有自豪会感,游客会感受到城市温度,老外也会发现今天的中国充满朝气。”

艺术家王剑锋以一幅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作品《听见远方的歌声》参展,构图严谨、造型扎实,理性多于感性,秉承了苏俄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造型手法与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身探索性的尝试。王剑锋于2003年至2009年在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梅尔尼科夫工作室学习,学院所代表的写实画风在王剑锋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列宾美术学院成立于1757年,距今已有266年历史,也是世界著名四大美术学院之一。“列宾系”在新中国美术教育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一辈的留学苏联的艺术家大多都是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如全山石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此次展览参展作者,就有九位来自列宾美术学院。

南昌路和留苏(俄)学子也颇有缘分。“南昌路上有老渔阳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就在南昌路100弄2号,距离不远是新渔阳里,那里是外国语学社,最早的一批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就是从这里学习俄语,然后出发去苏俄留学的,他们中有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展览主办方、上海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纲介绍说。现在新一代的海归,学艺术的很多,包括美术、音乐、戏剧等等,他们都在用各种方式为城市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南昌路的这两个空间,虽然小,但好似一座桥梁,联系起了东方和西方。(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