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河南百川畅银(300614)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橡果资产、鸿运基金、中天汇富、嘉实基金、金鹰基金、鹏扬基金、平安银行、泰信基金、趣时资产、珠江人寿、合众资产、尚城资产、长城财富、汇添富基金、人保资产、启石资产、米仓资本、榕果投资、国赞基金、东吴证券、源乐晟等投资者参与,河南百川董事、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韩旭出席并答各方投资者问。
《公司背景》
(资料图片)
公司成立于2009年,正值《京都议定书》签署和CDM(全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推广背景下。公司的初衷是致力于甲烷减排,因为甲烷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十几年里,公司通过自有投资、市场运作及行业并购,最终成功上市,并成为中国A股市场中唯一一家主营为沼气发电并甲烷减排业务的公司。
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让甲烷减排工作更加持续、长久。从最初的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回收,到近年来的养殖场粪污、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沼气甲烷回收,公司逐步扩大了业务范围。目前,公司正研究煤矿瓦斯的甲烷回收,并计划逐步覆盖所有甲烷产生的业务领域。
同时,公司从2019年开始,研究通过储能车运输蒸汽,经过几年的研发和与大学合作,公司已经研发出相应产品。这不仅拉长了公司的产业链,也顺应了中国近年来储能发展的大趋势。公司与众多客户合作,包括一部分燃煤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厂。他们希望通过公司的移动储能车,将这些电厂的热能销售给周边用户,从而给热源端增加收益,给用户端降低成本。公司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自去年开始商业化运营以来,已经实现了较快速的推广。
此外,公司也一直关注碳交易市场。早期在国外开展CDM项目销售,后来开展VCS项目和GS项目。尽管中国的CCER项目在2017年暂停,预计今年应该会重启。全球碳交易需求逐渐增加,欧盟碳关税也即将实施。未来,企业ESG的需求也将推动碳中和市场逐渐丰富。
1.请介绍下公司各个业务现在的订单情况及增长目标。
韩总答: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传统的沼气发电业务、碳减排业务以及移动储能供热业务。
在传统的沼气发电业务方面,目前填埋气业务占比大约为70%-80%,非传统填埋气业务(养殖场粪污、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沼气等)占比大约为20%-30%。未来,非传统填埋气业务每年有望增长20%-30%。传统填埋气业务在国内可能会逐渐萎缩,而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的填埋气业务将有所增长。
对于碳减排业务,市场将受到全球经济和政策影响。去年实现了670万元的收入,今年有望实现大幅增长,但具体增长情况还需观察市场和政策变化。
移动储能供热业务今年有望占公司销售收入的约15%-20%,未来每年预计约有30%左右的增长。总之,公司未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非传统填埋气业务、碳减排业务和移动储能供热业务。
2.请问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是如何突破的?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韩总答:重点关注东南亚和南美洲市场。在这些地区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在南美洲,我们选择了哥伦比亚,一个政策和法制相对健全稳定的国家。虽然我们调研过整个南美洲,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但前两个填埋气项目都落地在哥伦比亚。在东南亚,我们选择了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还都有棕榈油产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沼气也可以利用,我们也在拓展这类业务。
目前,我们在这些地区暂无强大的竞争对手。当前欧洲企业主要在欧洲区域开展业务,涉足南美不多。过去几年有过一些投资,但随着经济危机,他们的投资逐渐收缩。
3.如何看待CCER的重启节奏和价格的发展趋势?
韩总答:今年亟需重启,因为今年是履约年,如果今年不重启,市场上现有的CCER可能不足以满足履约需求。在2017年之前,市场已签发CCER减排量约5000多万吨,近几年已经抵消掉很多,市场上可供销售的CCER数量不多,其中很多还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国有企业出售这些减排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们可能会为未来自己的控排业务需求而保留。因此,市场上可流通的CCER非常有限。
4.畜牧养殖业沼气发电空间也非常大,为什么之前没有发展起来,拓展难点在哪里?
韩总答:难点在于多年前中国的养殖业主要由众多农村小养殖户组成,缺乏规模化养殖。这使得沼气粪便难以集中处理。现在,大型养殖场越来越多,如养猪场和养牛场。此外,过去很多奶源进口,但随着中国牛奶消费量的增加,现在蒙牛、伊利和君乐宝等很多国内企业自主发展大型养殖场,满足国内奶源需求,养殖场对粪污甲烷治理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正鼓励规模化养殖,因为这有利于集中处理粪污和环保治理。随着政策的改变,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好。例如,随着中国甲烷减排行动计划的推出,会出台更多前端监管政策,如养殖场的甲烷排放标准要求、甲烷监测及在线监测系统等。如果这些政策陆续出台,我们的市场将会更加广阔。
5.移动储能供热业务有运输距离上的限制,针对这部分限制公司有没有考虑把距离提高一下,有无这方面的战略规划,以及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公司有没有规模化的战略规划?
韩总答:我们目前的运输距离在一般情况下为20公里范围内是比较经济的。当然并非不能运输更远,如果客户报价高,技术上无问题,只是成本会相对较高。近期,我们也接触了一些距离较远但报价较高的客户。
其次,我们正在研究蒸汽加压技术,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运输效率增加后,运输距离可以相应拉长。此外,我们也在尝试使用电动卡车头,因为燃油成本较高,而使用电力可提高远距离运输的经济性。最近,我们正在与一些电动卡车制造商合作试用他们的产品。
此外,我们还在探索如何获取更便宜的热源。例如,利用医废处理项目的蒸汽等低品质热源,通过技术应用提高其品质。如果我们能突破技术难题,利用低品质热源,那么运输距离可以更远,同时也能更快速、规模化地找到客户,我们正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6.移动储能供热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率大概是多少?
韩总答:目前,我们的损耗非常少,大概5%左右。这得益于较短的运输距离,例如10公里或20公里,大约需要20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在现场,我们通常能在三四十分钟内完成热量的卸载。热量在我们的储存罐里最多储存一个小时,因此损耗非常小。
7.蒸汽采购成本及售价是多少?中间价差会受什么因素影响?
韩总答:关于成本和价格方面,我们的利润率大约在10%-15%,这是传统业务的利润率。
8.公司年报中显示移动储能供热业务毛利率较低,如果未来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占比提高的话,毛利率会不会受到影响?
韩总答:移动储能的毛利率虽然较低,但公司碳交易的毛利率高达90%以上,这将有助于平衡整体毛利率。实际上,我们的移动储能供热项目正在与相关部门研究如何将其开发成一个减排项目,从而可以卖绿证,因为我们没有增加用户新的能源消耗,实际上这是一种绿色能源。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将其开发成碳减排项目,如果能成功卖绿证或者碳交易,毛利率将会提高。因为卖蒸汽是传统的业务,是无法实现高毛利的。
9.对于蒸汽采购价格,会受其他能源的价格波动的影响吗?从采购与销售价差的角度来看的话,是不是比较稳定的?
韩总答:采购价格实际上相对稳定,因为签订合同后至少一年内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市场价格也基本如此。另外,在一年签约期结束后,销售价格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在冬天供暖季节,销售价格会略高,非供暖季价格稍低。整体价格波动实际上取决于稀缺性以及客户的需求量和生产方式。
例如,有些客户使用天然气锅炉,无法连续24小时生产,他们的燃气成本就会很高。但如果他们使用我们的蒸汽,这种情况就不会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将销售价格提高一些。
10.碳减排业务在开发的过程中会有附加成本吗?
韩总答:在碳交易方面可实现90%以上的毛利,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会有一些附加成本。我们已经考虑并承担了这些费用,主要是有个别第三方机构的一些费用。
11.欧洲的CERs价格都不是很高的原因?国内市场如果重启政策,价格方面会有忧虑吗?
韩总答:价格波动近期可能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状况确实稍差,市场需求减少。其次,全球供应量实际上也较少。在市场开发过程中,我们在南美洲发现很多原本可以减排的垃圾场并未得到开发。以前几年,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中,很多全球公司参与开发这类项目。
然而,自2008年起至近年来,全球第三方合作国家数量有所减少。欧洲公司在碳价格较高时曾大量投资,而在全球碳价格相对较低时,他们的投资就不多了。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我们在投资和建设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即使碳价格较低,我们仍然可以盈利。因此,市场供应相对较少。一旦经济好转CERs价格也会提高。实际上,我们过去几年已经出售过CERs,当前有买家与我们洽谈业务。
另外,欧洲的碳排放权交易(EUETS)内部价格高达100欧元,而从外部购买其他减排指标时价格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他们尽量想让内部的配额交易活跃。如果欧洲内部配额价格为100欧元,那么在欧洲,减排一吨碳的成本大约为100欧元。否则,如果从全球市场购买,价格会受到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退出了这个行业,现在仅剩下少数一些企业还在坚守。因此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有可能享受到未来碳价格上涨的红利。
12.CCER重启之后,划定的项目类型范畴会不会有所变动?
韩总答:在CCER重启计划中,首先会考虑的是甲烷减排,我国即将会发布甲烷减排计划,这一次的重启计划肯定会给予甲烷减排更高的优先级;其次是林草湿地碳汇方面,也将是重启计划的重点之一。此外,还有可能包括小型的分布式平价上网的新能源项目,这些都可能会在重启的第一批项目里。
13.据了解移动储能供热在县级区域研究供热可能经济性会更好,但是县级城市的话,会不会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韩总答:目前我们在供热的地方非常广泛,包括许多位于县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县城的蒸汽管道相对较少,而大城市的蒸汽管道覆盖更广,因此市场机会相对较少。实际上,许多中国的工厂都位于郊区或县城。我们目前的许多项目也主要集中在县城,而在大城市的项目相对较少。
14.移动储能业务发展的增速目标,填埋气发电项目平均年限,未来业务结构占比规划?
韩总答:根据规划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的占比将逐渐增加,未来3到4年内可能占据50%的比例。
对于目前正在运营的填埋气项目,平均年限大约在7到8年。然而,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可抵抗的情况,导致项目运行时间缩短。目前垃圾焚烧新签约项目相对较少,大家正在逐渐趋于平衡。
总之,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的占比将逐渐增加,近两年传统填埋气的业绩增长缓慢,但在未来两年后有望达到平衡点。
15.光热发电有什么考虑,跟原有业务协同效应?
韩总答:我们通过产业基金进行投资,而不是直接持有股份。我们认识到光热发电的重要性,尤其最近国家能源局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积极推广光热发电,并在十四五规划中规定每年新建3GW的光热发电项目。光热和光伏发电在过去十几年是同时发展的,但光热发电的成本达到7到8毛钱的水平。然而,过去国家选择了优先发展光伏发电,导致光热发电在一段时间内未受到重视。
随着光伏发电容量的不断增加,调峰调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以往,中国通过燃煤发电进行调峰调谷,但由于光伏发电容量的增加太快。燃煤电厂调峰调谷的空间基本用尽,现在要求光伏发电必须与储能配套建设。然而,电化学储能成本高、储能时间短,加上光伏发电本身的成本,使得光伏+储能的成本与光热发电综合成本相当。而光热发电具备自带储能的特点,例如在青海、新疆等地运行的光热项目可以连续运行24小时。因此,光热发电在规划的风光储大基地区域具有优势。
我们在光热发电方面还寻求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协同合作,例如在某些城市建立小型光热储能设施,利用光热产生蒸汽,以满足移动储能车供热的需求。我们正在研究这些方向,包括研究我们储能车辆中的储热材料如何与光热发电的储热材料共享技术。我们认为在光热发电和储能供热方面存在共同点,在未来可能实现更好的协同发展。因此,我们通过投资产业基金参与行业并了解行业,以更好地协同发展我们现有的业务。
16.公司投资的光热发电项目现在是投资阶段,运营的话还在研究看怎么协同对吗?
韩总答:我们的投资策略与其他公司不同,我们主要投资于装备领域而非EPC(工程、采购和施工)。我们专注于光热曲面镜和平面镜等定日镜的生产以及熔盐储热项目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投资风险较小。
17.关于移动储能,目前市场上有无其他的竞争对手?
答:市场上虽然有一些小公司从事类似业务,但它们的技术、规模及资金实力有限。公司在业务规模效应方面有优势。目前,我们已订购200多台车,已生产完工近140台车。预计到今年年底,车辆数量将达到300台左右。此外我们还在探讨新的业务模式,例如有些合作伙伴愿意进行运营管理,我们可以采取新的合作模式,这样一来,我们不再负责运营,市场拓展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上一篇:天天消息!吸引人才集聚人气 沈抚示范区房交会推出多项“硬核”政策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