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rchild vs HUGE
在3年前的一个当地的赛事里,HUGE曾经对阵过KOB里的小纽扣,不过那时的HUGE被改装成了一个凿击式的机器(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无奈的)。队伍的经验是,两种类似的大轮子机器倾向于打到对方的前部,而且行驶系统的推动力会非常关键。双方都在中间的机身上面多装了一层tegris,HUGE还选了和Fusion那场一样的S形刀片,意在最大化攻击性。
(相关资料图)
HUGE的策略就是开到Starchild近身处,然后进攻或者推动,看会发生什么。然后就很幸运地打飞了Starchild刀片旁边的护板。和Gigabyte的那场里提到过,护板是Starchild保证武器不会一直撞地的设计,所以这个护板没了之后,Starchild的武器就大致废了。
在Starchild的轮子被卡在场地机关时,HUGE对着轮子打了一下,这一击打坏了一侧行驶的变速箱,Starchild开始只有一侧行驶。
之后HUGE继续紧追不舍,打碎场地灯的那一击也打坏了Starchild整个武器的固定装置,甚至把Starchild的武器打掉了(快结束时可以看到武器孤零零地躺在螺丝机关的盖板上)。在最后的十几秒里,HUGE打到了Starchild另一侧行驶的链条,让两侧行驶都失效了,不过Starchild还是撑满了三分钟。
虽然Starchild的tegris轮子这两场都伤得很惨,但这反而说明,在别的攻击方式失效的时候,这种轮子可以帮机器撑更久的时间。HUGE的轮子抵御住了Fusion的攻击,让HUGE活到了掀起头盖骨的那一刻。
HUGE本届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武器的攻击力也似乎提升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武器重量减小了,但是武器电机翻倍了。以前的HUGE的武器在纸面上有很多的蓄能,但如果电机不足以达到那个速度的话,都是白搭;这届的HUGE只用两秒左右就可以满速了。
(上图从上往下看,是武器改进;下图从下往上看,是转速)
来源:
HUGE博客:https://hugebattlebots.com/team-huge-battlebots-blog/huge-vs-starchild
HUGE武器相关改进来自OOTA讨论群
2 Ominous vs Shatter!
Shatter!用上了最重的锤子背水一战,在赛前给行驶电调做了调试,并在测试舱里确保了可以稳定行驶。不过测试舱里的表现和实际场地里的不一定相通……
Ominous则叫赞助商帮着准备了额外的顶部UHMW护甲和侧部新巩固的行驶护甲。
但是Shatter!一开场就恰好打到了Ominous一侧轮子旁边的部位,打穿了UHMW护甲。这个部位变形之后就锁住了里面的行驶电机,所以Ominous的万向轮只剩了两个。Ominous的行驶受到了限制,但是其余的部位似乎都在完好地运转,武器活到了最后,而且行驶系统也可以维持,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强心剂。Shatter!不能穿透Ominous其余部位的AR钢,不过Ominous也没能在本场造成更多伤害。不过Ominous以后可能会舍弃把武器电机装进武器内部的设计了,因为重心太靠前,不好开,而且也会限制到复位系统的性能。
对于Shatter!来说,机器虽然各处都做了改进,但本届综合表现并不理想。队伍猜测是因为武器的威力太大了,大到磁铁无法提供足够的抓地力。每次Shatter!因为反作用力而蹦起来之后,在落地时都会伤到自己的麦金轮,轮子里面的枢会滑落,轮子会堵住,这造成的行驶问题在本场也有体现。
本场其实发生在Quantum和Emulsifier之前。
来源:
Shatter!赛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sRI7afXIQ
Shatter!在讨论贴里提及本场的问题:r/battlebots/comments/12ti0k4/comment/jh329ot/
Ominous访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5O2O9UaZg
Ominous赛前:https://www.facebook.com/OminousBattleBots/posts/pfbid0F788cANHPzo8avF1rM3q3D37KBL6f19RDa97S6P7Af85njmBD2RuqguYuKyKcXeDl
3 Triton vs Horizon
Triton本场的武器并不是太稳定,原因有二:新换的轴承没有经过足够的磨合,在铝制枢上旋转时有锁住的可能;另外,Glitch上一场似乎对Triton的武器电路造成了一些伤害,但这些只在本场比赛期间才被发现。不过Triton起转慢是故意设计的:队伍相信慢速旋转的武器也可以靠80磅的重量来造成有效打击。于是Horizon的武器臂被打弯了3到5度,然后一侧的武器结构被打变形到螺丝拔不出来了。
不过武器起转慢可能也有别的考虑。如果Triton起转太快,在机器冲向Horizon的时候先刮到Horizon武器臂外侧的话,那转起来的Horizon就会用另一侧的武器反过来打到Triton。为了防止自己受到损伤,Triton必须瞄准Horizon的中心,所以慢点起转也能帮到这点。(这段是我基于对OOTA的交流的理解写的,不是原话)
Triton最近举办了自由问答。队伍提到,Triton的许多攻击在电视上是看不出来的。Triton在被Lucky推得卡住之前就已经打报废了Lucky的举升臂,也打穿了Glitch的机身(见上上期),是Glitch受到的最贵的伤害。Horizon的伤害大多也看不出来,部分原因可能是多亏了黑色的UHMW塑料把伤害藏得比较隐蔽?
目前Horizon社媒发了一张赛前预告图,图里的武器多了一圈黄边。在SHREDDIT BRO!那场后,Horizon担心武器弯曲意味着剩下全套武器的那批材料都有问题,所以用了Gigabyte/Cobalt队多出来的一片AR500新造了武器,用黄边做区分。
所以损伤图都是在OOTA群里找到的。Horizon的武器外刃没怎么打到对手,反而整个转盘其余的部位都有各种磨损,非常奇异。
轮子也被打歪了:
Horizon的小机身侧面还装了一个带个鱼图案的护板(?像是装在里面的,不确定),赛后也被打到了,真的是遍体鳞伤,还都藏着看不见。
不过Triton的武器也受到了一定的磨损,刀刃大概没了。
来源:
Triton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12wxj38/ask_team_overboard_anything_triton_ama/
Horizon赛前:https://www.facebook.com/Horizon250/posts/pfbid025cNinR4UX1aBLLjCHkxGGjykn9WkkghryiegpMiqW9aowtfQt7VxXPxtwBLjZCeVl
其余来自OOTA讨论群
4 Bloodsport vs Beta
Bloodsport在自由问答里表示,面对Beta这样的大斜铲,Bloodsport已经尽力了……这一季的Bloodsport不管怎么想策略,面对Beta的最终结局可能都不会差太远。队伍希望以后可以提升驾驶速度来绕后,但Beta依然会是个艰难的挑战。
还有一些别的因素让Bloodsport难以使上力。一点是,Beta的斜铲和RotatoR的不一样。RotatoR的铲子有更多可以被抓到的点,所以给了Bloodsport把它打穿的机会。Beta的铲子是一个大斜面,很难让Bloodsport的武器结实地咬进去。
本场的武器也可能是一个问题。本季的Bloodsport把大部分武器传动系统塞进了新加的脑袋里,这让队伍可以选择威力更大但更高的电机,也可以缩小原来的机身。本场Bloodsport为了给顶部防御留重量而选了最轻的武器(下图),和Gigabyte那场的一样。
这个武器的设计思路和上一季面对凿击类机器的武器一样,但缩小的机身意味着武器的击打范围更高了。面对Beta的斜铲时,武器的击打范围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更大的范围反而阻碍了Bloodsport本季新设计的前铲/前叉发挥作用。如果前铲能在武器碰到Beta前接触到斜面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有转机。
另外,本场是Bloodsport的遥测系统第二次正常运行,因此队伍可以通过电脑的实时传输来确认武器是不是可以重新启动。比较感天动地的是,解说员Kenny赛前对电脑的讲解基本上是无误的。下图是遥测系统数据的样子,队员也热心于把UI设计得更酷炫一点。
来源:
Bloodsport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12tox9w/bloodsport_ama_7pm_edt/
Bloodsport赛前武器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XNQt9lenM
其余来自OOTA讨论群
5 Mammoth vs Kraken
在Copperhead战之后,Kraken开始使用备用的武器电机,但有一个一直调不好,所以本场Kraken的武器只有一半威力;不过刀片本身也不算特别重,所以除了起转会慢一些以外,也足够了。Kraken的策略是把自己当一个普通竖转来开,在减少能被Mammoth武器抓住的角落的同时去切开Mammoth的骨架。然而比赛期间,Kraken队伍发现武器威力并不如想象中的强,原因未知。
比赛到一半的时候,Kraken的轮胎又开始脱落。这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了轮胎之后,Kraken的武器高度降低,开始凿地。此时Kraken不得不启动脑袋里的举升装置,但这就把整个上颚暴露给了Mammoth。于是后半场Kraken一直被Mammoth拱,期间后侧一边的行驶掉了链条,所以复位也有困难。
来源:
Kraken赛后总结:https://www.facebook.com/KrakenBattleBot/posts/pfbid02bxdBhVA7f3so4XBvxiTtKV6LkuCz7BbEoU6hEF259G8b82svaPXDBu22Y1DUUbtyl
6 Valkyrie vs Glitch
Valkyrie把和Banshee那场没发挥出太大作用的前叉又搬出来了,不过这次的目的不太一样。队伍不希望和Glitch的武器直接接触,所以在Banshee那场妨碍了攻击的叉子反而可以在这场起到保持距离的作用。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Valkyrie还可以围绕叉子和机身的接触点转向来尝试攻击Glitch侧面。Valkyrie的武器也选了最厚的转刀,更适合应对竖转和前铲。
Valkyrie队在自由问答里更详细地解释了前叉的设计:初衷是对抗别的队伍越来越结实的斜铲,在光靠武器攻击不能造成几年前那样的伤害的情况下给自己增加控制分和策略分的筹码。在轻量级里,队伍注意到,当叉子铲起对方的斜铲时,横转武器对斜铲的击打可以让它往下方弯曲,因此可以让斜铲不再好用。不过现在的问题是,Valkyrie的推力和抓地力不够强,所以前叉经常只能推对方,而不是铲起对方。
BB的解说员说Valkyrie没有显示出足够的攻击性,不过这是个很奇怪的说辞。Valkyrie队伍后来发贴解释说,录制期间Glitch被倒数几次,每次倒数时Valkyrie都会出于竞技精神来暂停攻击
来源:
Valkyrie前叉图解: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94770531772647&set=pcb.894770588439308
Valkyrie解释前叉和武器的赛前视频:https://www.facebook.com/valkyriebattlebot/videos/valkyrie-vs-glitch-strategy-qa/569994015232836/
Valkyrie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12yq9qm/team_valkyrie_ama_ask_away/
Valkyrie解释进攻意图的贴:https://www.facebook.com/valkyriebattlebot/posts/pfbid02U4vcN74es1GXU5UB2sjGsvuzhgei1RNCCK62W2U5p5uTGx8x9DsNkBftfHqFapAtl
7 Black Dragon vs Riptide
Riptide全程应该一直都在用武器攻击,全程压制,但奇怪的是武器的滑轮居然受到了一些损伤,不知道是怎么整的。下图前两张表明这个滑轮360度都有损伤……
本届的Riptide武器造价比上一季还要贵,主要就是在于多了武器和这滑轮连接的地方。
另一侧的武器支撑结构也有刮痕,另外武器本身也有很多磨损,这大概是Riptide的风格吧。
Black Dragon还是照样找不到看得懂的社媒发贴。
来源:OOTA讨论群
上一篇:如何修复边缘有缺口的大理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